文/张文晖 汪俐辰 庞无忌
2022年,世界经济拉响衰退警报,中国经济也遭受疫情冲击。
中央决策部署之下,2023年中国经济将如何回归稳健?
买房时机到了吗?
汇率市场怎么走?
消费如何迸发活力?
财政政策如何发力?
……
岁末甫至,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十位专家学者,带你看懂2023中国经济走势。
提振经济,宏观政策将如何发力?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
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步放松,市场预期开始逐渐改善,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增强,但整体增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仍需相关宏观政策的支持。
在经历了长达三年之久的疫情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企业扩大投资的意愿仍显偏弱,整体经济恢复的基础并不牢固,所以未来需求端仍将作为政策的发力点,同时对供给端的稳定恢复和市场环境的持续改善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因此,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需以扩张性需求管理和扩张性供给管理为主,并辅之以扩张性市场环境管理政策的政策组合。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
进入2023年之后,疫情防控进一步优化,中央将把发展重点放在“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以及“提振市场信心”上,预计经济表现将出现较为明显的好转。
从外部看,2023年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出口增速放缓。随着发达经济体的连续大幅加息,全球经济正在明显降温,出口面临的压力将大于2022年。出口增速放缓将会对一部分制造业投资产生拖累,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就业压力。
从内部看,我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一是疫情防控放松将有利于经济恢复;二是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将会叠加发力;三是基数效应。2022年经济增速低于预期,客观上造成经济基数相对较低,只要经济恢复正常增长,基数效应将对2023年经济数据形成支撑。
全球经济放缓,中国外贸如何化解压力?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
2023年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显著放慢,全球市场需求必然会受到经济走弱的拖累,贸易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作为全球最大的货物贸易国家,也是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加起来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核心国家之一,有较强的全球价值链的组织能力和较高的供给效率。在外贸订单下滑、外贸增速下降的情况下,2022年,中国实施了“一揽子”稳外贸跨周期调节的政策。随着年末疫情政策的优化和调整,已经有一批外贸大省开始主动到海外去抢订单。
2023年中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依然要继续发力,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用好自贸试验区平台,落实好RCEP规则,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继续为稳增长、稳就业以及稳物价做出应有的贡献。当然,这还需要政府、商协会组织以及企业携手共同努力。
继续积极,财政政策如何加力提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 白景明:
2023年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至此,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14年。正面效应叠加强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但同时成本也在累加形成了强劲的政策消化压力。
因此,202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原则。“稳”就是要在风险和成本可控的基础上选择发力点并确定相应政策措施,“进”就是要加力提效。加力提效的深层次含义是更加注重精准发力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相互推动。
加力的核心是保持支出强度,具体举措是合理安排赤字率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并继续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提效的核心是通过深化改革确保各项加力举措及时准确落地并持续扩大乘数效应和边际效应,关键举措是完善减税降费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力提效的终极效应是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和社会政策的协同发力。
国际地缘冲突加剧中国人如何端牢饭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强则国强,农富则国富,农美则国美。2023年中国农业发展将沿着这个方向大踏步迈进,建设农业强国则是“三农”发展主旋律。
由于国家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并且“要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3年,中国人的饭碗将端得更牢,根基更稳固,中国人吃饱饭这颗“定心丸”会有根本保证,预计2023年中国粮食产量不低于1.37万亿斤,粮食总产将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
从国际环境来看,俄乌争端导致能源供应紧张,粮食价格升高因素没有排除,新冠病毒影响还将继续,世界经济衰退难以有效回避,加之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不会改变,对我国粮食安全也带来挑战。
一是粮食生产所需要的化肥等农资价格将提升,增加粮食生产成本;二是劳动力成本将继续提升;三是中国进口大豆较多,要防止中国这个“软肋”出现大的波动影响肉蛋奶供给和价格;四是洪涝、干旱等极端气候变化和病虫害风险较大,要提前采取预防措施积极应对。
“双边波动”的人民币走势会延续吗?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谭雅玲:
预计2023年人民币中枢线在7左右,这是2023年基本中性水平的体现。但考虑到美联储加息会刺激美元升值,人民币汇率区间或会进一步扩大并往偏贬值的方向调整。如果2023年美元贬值的极端性进一步加深,人民币升值的上限可能也将不断提高。
因此,2023年人民币走势仍旧会是“双边波动”,大概率偏贬值,并且贬值的区间振幅会比较大。但中国的政策管理和政策调控越来越成熟,“以我为主”的政策基调较为明确,因此,外资冲击将十分有限。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
2023年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大于贬值压力。这一判断的依据有以下四点。
第一,从中美两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看,2023年我国处于主动去库存向被动补库存转化阶段,而美国则处于主动去库存阶段,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领先于美国。
第二,从货币政策走势看,在美国ISM制造业PMI持续位于荣枯线之下,以及美国长短端利差倒挂的背景下,2023年3-4季度美联储大概率降息,中美利差大概率收窄,利多人民币汇率。
第三,从美元指数的走势看,美元指数处于周期的顶部区域,随着美国宏观经济承压,以及美联储降息,美元指数的下行是大概率事件。
第四,从人民币汇率自身周期看,当前人民币汇率处于“811汇改”以来的第三轮周期的底部区间,后期升值是大概率事件。
扩大内需,消费市场如何迸发活力?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市场研究部副主任张继行:
2023年中国的消费市场,可以说乐观与不利因素并存,但是发展潜力值得期待。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后,党和政府持续发力扩大内需政策,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刺激消费的务实举措,为消费的复苏和增长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而且线上消费、绿色消费、数字消费等新消费增长点不断出现,能够有效带动2023年中国消费市场的增长。
与此同时,有两点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新一轮疫情可能会对2023年的消费特别是第一季度的消费造成一定的冲击;二是消费信心的问题,2022年我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走低,从年初的121.5下降到10月的86.8,4-10月份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区间,2023年需要通过稳经济政策等方式不断推动消费信心的回升。
随着国内防疫政策的不断优化、促消费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落地,还有就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可以预期,2023年我国的消费将持续恢复,消费复苏的潜力和空间巨大,消费升级的趋势不会改变。
岁末迎来多项利好,楼市未来怎么走?
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
预计2023年,在“房住不炒”基调下,供需两端政策均有继续优化空间,政策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强,核心一二线城市特别是核心二线城市,政策优化空间较大,如限购、“认房又认贷”等方面继续调整,一线城市政策优化预期亦在增强,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税费等存在空间;支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房企融资链条有望进一步畅通,企业资金面有望得到改善,特别是头部优质房企的资金支持力度将继续强化;“保交楼”仍然是侧重点,专项借款及配套资金加快落地,有望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共同促进购房者预期好转。
股市能否飘红?
国海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策略组首席分析师胡国鹏:
2023年股票市场是偏乐观的局面,随着全球流动性紧缩高点的出现以及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叠加,2021年年初以来A股市场估值的持续收缩过程即将结束,明年股票市场估值将会得到提升。预计2023年的股票市场会是一个结构性的牛市,其中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板等是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
2023年股票市场将有两条贯穿全年的配置主线,一是制造强国,比如工业母机、高端装备制造、化工线材料、有色金属等赛道;二是安全资产,包括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安全、国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领域机会,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软件、芯片、国防军工、半导体、风电、储能等细分行业值得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