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飞(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准确把握全球大势,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围绕数字经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等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占GDP比重41.5%,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高于GDP增速;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算力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数字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已上升成为国家战略。
数字技术赋予经济发展新的内涵
纵观世界发展史,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数字技术推动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并赋予经济发展新的内涵。
数据成为继劳动、土地、资本、技术之后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一方面,数据能够标注、记录、存储和链接世界,人类一切活动的信息都以数据形式被表现。另一方面,数据要素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能够优化各类生产要素的配置和组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的作用。
数字技术成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引擎,算力成为新的生产力。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工业互联网等的高速发展,促使经济全球化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转型。数字技术作为信息化的产物,能够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实现跨界发展,打破时空限制,延伸产业链条。数字化生产推动了工业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极大提高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效率。
数字经济有利于促进共商共建,实现共享发展。数字经济兼具创造财富和共享收益的功能,是能够促进效率与公平更加统一的新型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数字经济下人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也是数据的使用者和受益者,更加强调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加快社会生产方式变革、促进全体参与者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数字经济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当前,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协同创新、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快速成长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导向和实践路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向前。
14亿多人口的数据优势形成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比较优势。相比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我国是以数字化渗透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新四化”同步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能够使我国巨量人口和超大市场的潜在规模优势,有效转化为海量数据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从而在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显著比较优势。
数字经济的普惠属性符合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中国式现代化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数据本身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且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要素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价值共创、利益共享。因此,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弥合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实现数字惠民、数字便民,提高亿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数字语言与文字语言一样,具备传承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的功能。繁荣数字文化产业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将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以数字的形式记录、编辑和存储;另一方面,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坚守塑形和铸魂的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数字经济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创新形成了“生态+数字”的发展思路和模式。数字技术通过数据、算法和算力的集成创新,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行为,有助于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推动构建全球数字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当前,围绕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的竞争愈发激烈,全球数字经济治理领域面临数据跨境、数据安全、数据产权等新挑战,各种思想文化、多元价值观念伴随数据流动在数字空间激烈交锋,给产业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带来巨大风险。大力推动数字向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合作互利共赢,协力构建全球数字共同体,有助于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增进全人类福祉。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我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必将为全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必须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到这是一项艰巨的时代变革重任,坚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道路。
做好顶层设计。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大局,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顶层设计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坚持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坚持提升数字经济治理效能。
筑牢数字经济的底座。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作用和创新引擎作用,一方面,夯实数字基础能力,健全和完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领域的国家基础数据资源体系,按照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要求,打通数据“大动脉”,保障和畅通数据资源循环与利用,加强数据、算力、算法、应用的有效协同和布局优化,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水平。另一方面,强化数字关键能力,聚焦数据创新、挖掘数据价值,提高数据公信力,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特别是强化量子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人机交互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确立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
驱动生产方式变革。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技术强化经济活动的时空和产业关联性。把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方向,构建“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的模式,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推动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高度重视算法产业化和产业算法化,牵引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改造,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和生产效率。依靠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数字新基建,发挥我国制造业体系完备和配套能力强的优势,促进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不断开发新模式、新产品、新业态。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按照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实现核心技术、重要产业、关键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头部企业等安全可控。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具有产业链控制力的生态主导型企业,打造世界级数字产业集群。
推进数字治理现代化。按照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要求,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立多元协同共治的数字治理格局,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发挥市场在数据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明晰数据权利边界、规范数据行为,积极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数据基础制度;持续健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市场经济制度,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推动数字经济健康良好发展。另一方面,提升数字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提高全民数字素养、履行数字社会责任,推动数字资源共建共用、数字服务共享共用,制定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数字社会治理措施,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现代数字社会。同时,深化全球数字治理与合作,共同协议数字规则、深化数据互联、促进数据安全。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2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