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投资年底冲刺 发改委要求月底基金项目全开工

  作者:祝嫣然

  作为稳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基建投资不断加速。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主持召开全国基金项目视频调度工作会,督促指导地方推进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签约投放项目(下称“基金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与此同时,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超六成投向基建领域。财政部已提前下达2023年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目前各地正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紧抓前期准备工作,力求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来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

  地方上,北京、福建、云南等地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专家分析,在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的支持下,年内余下时间基建投资增速将延续回升态势,全年投资增速有望达到两位数。2023年基建投资仍强,高基数下增速或回落至8.4%,但两年平均增速仍有10%。

  基金项目加快开工建设

  今年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过程中,基建投资成为重点,除了新增专项债券,中央还出台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盘活5000多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结存限额等措施。数据显示,目前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

  发改委会议指出,两批基金的开工建设和资金支付进度均好于预期。从7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协调机制至今,仅仅才4个多月时间,取得这样的成绩,殊为不易。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实现基金工作第二阶段11月30日前项目全部开工的目标。

  11月2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目前两批金融工具共支持重大项目2700多个,开工率超过90%。重要项目协调机制要继续高效运转,推动项目加快资金支付和建设,带动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投资,年内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对逾期未兑现承诺的地方予以通报,对确实无法按期开工的项目予以调整。加强监管,打造廉洁工程、质量安全工程。

  除了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作为政府拉动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政策工具之一,新增专项债也屡创新高。根据公开数据,截至11月13日,今年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约40058亿元,创历史新高。据机构测算,今年新增专项债中约62%投向基建领域,与去年年末相比上升3个百分点。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在稳增长重要性提升背景下,专项债投向向基建领域倾斜,充分发挥扩大有效投资、补齐发展短板的积极作用。而且额度分配向重点地区倾斜,广东、山东、浙江等重点省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靠前。

  为了尽快发挥专项债资金效应,明年专项债发行工作已经启动。近日财政部提前下达了2023年部分新增专项债额度。目前各地正积极组织项目申报,紧抓前期准备工作,计划明年1月尽快启动明年新增专项债发行,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来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

  在多项政策工具的推动下,基建投资持续快速增长。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8%,在房地产、制造业投资放缓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速,同比增长8.7%,增速连续6个月加快。多家机构测算,10月当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回落3.5个百分点至12.8%,但仍维持两位数高增长。

  从先行指标来看,前10个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3.1%,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从下阶段情况看,随着稳投资政策效应继续显现,投资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投资增长保持稳定,对于稳定经济的关键性作用将得到有效发挥,推动供给结构优化的效果会逐步显现。

  挖掘机产销量一直被认为是基建投资的风向标,是观察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变化的晴雨表。“保交楼”和基建项目纷纷开工助推下,我国挖掘机月度总销量自7月以来,连续4个月同比增速为正。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对26家挖掘机制造企业统计,10月销售各类挖掘机20501台,同比增长8.1%。其中,国内销售11350台,环比增长7.9%;同比下降9.91%,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三一重工表示,我国挖掘机销量逐步回暖,一方面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助推工程机械行业下游需求逐步提升。今年9月下旬以来,下游的开工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甚至达到今年以来最好的开工状况;另一方面是海外销量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有效对冲了国内销量下滑的态势。

  支持政策不断加力

  今年以来,投资对稳增长的作用日益凸显。近段时间,从中央到地方密集部署,投资成为四季度稳增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抓手。

  国家发改委11月7日对外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从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推动民间投资项目加快实施、引导民间投资高质量发展、鼓励民间投资以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六个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措施。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制造业民间投资转型升级。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表示,今年以来,基建投资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压舱石”的作用,民间投资参与基建投资的意愿亦不断提升。年初开始民间基建投资增速持续提升,前三季度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大基建行业,民间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1.2%、2.4%、3.3%,均高于同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0%的累计同比增速。

  11月21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提出了17条政策举措,其中,第一条即是加快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实物工作量。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设备更新改造再贷款和贴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政策工具,加快“十四五”相关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和各地区重大项目建设,协同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力争早开工、早见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源表示,虽然国内经济总体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但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需要推动扩投资等政策加快见效。下一步要继续优化审批,强化项目联动协调,做好土地、能源等要素保障,有效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推动项目加快开工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地方上也在加快部署。广东省发布的《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若干措施》明确,加快新型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引导电信运营商加快5G建设进度,2022年推动建设5G基站5.2万座。河南省提出,拓展5G应用场景的广度和深度,抓紧实施行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和项目。

  与此同时,一大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比如,福建省厦门市11月17日举行2022年岁末攻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当日共50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797亿元。云南省25日举行2022年冬春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集中开工现场推进会,100项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工程总投资515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伴随加发的5000亿元专项债资金加快投放,以及四季度基建投资稳增长需求上升,11月当月基建投资将再度提速。预计全年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速将达到12.0%左右,有望拉动GDP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基建投资在今年稳住经济大盘过程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关于明年基建投资走势,罗志恒表示,预计2023年基建投资仍强,高基数下增速或回落至8.4%,但两年平均增速仍有10%。

  他分析,基建投资由政府部门主导,受稳增长意愿、项目储备、资金来源、实物工作量等因素影响。意愿方面,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仍有稳增长需求;项目方面,基建领域仍有补短板空间,各地已积极推进项目储备工作;资金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已提前下达,预计2023年财政发债和支出进度仍将靠前发力,货币政策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助力基建投资;实物工作量方面,今年新开工项目较多,明年继续施工,工作量将有保障。

  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表示,即将于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决定2023年的宏观政策方向,预计会维持宽松基调。并预计未来几个月政策支持有望继续加码稳增长,可能包括进一步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为房地产开发商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增加基建相关支出,以及出台更为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