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青海乡村党支部书记包太燕:他立志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

  西宁8月24日电 题:追忆青海乡村党支部书记包太燕:他立志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

  作者 都兰轩 孙睿

  8月20日,青海省都兰县香日德镇柴兴村党支部书记包太燕因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突发疾病,不幸去世,享年53岁。一名优秀村支部书记的生命从此定格在抗疫一线。

  身为故乡的“孩子”,立志让家乡父老过上好日子

  2012年,在外事业有成的包太燕毅然决然抛下一切,带着家人回到了柴兴村,开启了带领村民共同创业的路。亲友劝他“你现在生活富足,前途似锦,干什么回那穷乡僻壤的小村庄?”包太燕却回答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柴兴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不能只给自己谋前程,而忘记了家乡的人。”

  在包太燕的带领下,柴兴村先后引进桃树、枣树、玛咖育苗,学习种植技术,承包了柴兴村32座温室大棚,办起了都兰昌辉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期间经受了失败,但包太燕带领村民致富的决心并未被击溃,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村民的鼓励帮助下,包太燕夫妻二人鼓足干劲重新开始修建温室,运苗、栽苗,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相信我有能力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一起过上好日子。”包太燕将这句话经常挂在嘴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正因他始终为民谋幸福,赢得了全村党员群众的信赖,2015年换届选举时,包太燕以全票当选柴兴村党支部书记。

  “太燕当书记我们安心,我们还要等着他带领我们奔小康。”这是当初全村人普遍的想法。

  作为班子“领头羊”,他用实际行动书写担当

  在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包太燕首先想到的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于是迅速确定了工作思路,全面抓好“抓党建促脱贫”工作任务。

  原村委会主任李增魁回忆说:“那段时间在包太燕的感召和带动下,班子成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争先恐后投身到藜麦种植的调研和试种中”。

  当初虽然过程艰辛,但结果令人欣慰,在柴兴村初次试种便大获丰收,共计收益320万元,柴兴村也因此成为都兰县成功种植藜麦的第一家。

  2017年,在包太燕的引导下,柴兴村藜麦种植规模达6000余亩,年收益500余万元,村民人均仅藜麦种植收益达14000余元,全面实现了脱贫攻坚任务。同年,包太燕以敏锐的洞察力第一时间发现商机,全力争取政策支持,修建了村集体藜麦清选厂,解决了清选、储存,销售等诸多难题,村级产业发展后劲更强。

  “取得如今的成果离不开乡亲们的帮助和领导的支持,他们是我们奋进路上的明灯与信念,每当想起他们,我就充满干劲,我们今后的生活也一定越来越好。”包太燕每次在召开支委会时都会这样说。

  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初衷从未改变。2021年,包太燕又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探索新发展路子,通过积极与浙江援青都兰工作组对接调研,从桐乡引进杭白菊种苗在自家田地里进行试种。四十三万株杭白菊种苗,在村民的热切期盼中,从桐乡跋涉千里在柴兴村落地扎根。

  作为村里的“主心骨”,率先垂范只为村民身体安康

  作为村民们可靠的“守护者”,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包太燕立刻行动带领村“两委”成员,第一时间组建起党员志愿队,从凌晨干到天明,用铁钢板、钢管,为村民建起了隔离病毒的安全屏障,以最短的时间,高效完成了全村封控工作。

  从巡查管控、协调物资到流调排查、核酸检测,每一项工作包太燕都要亲力亲为。为减轻其他人工作负担,包太燕总是把耗费体力的任务留给自己。

  不仅如此,为了保障村民的需求,包太燕坚持优先将物资分配给广大村民,最后分配自己家。面对村民们的不理解,包太燕不厌其烦地做着宣传疏导工作,确保做到找到人、管住人、守好门。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包太燕身先士卒,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护一方平安,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包太燕始终在为疫情防控工作忙碌着。

  8月18日傍晚,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终于告一段落,但是突如其来的眩晕感让包太燕晕倒在奋力筑起安全“屏障”前,再也没能睁开眼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