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张一辰)随着中国正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与供求脱节面临哪些新的形势与问题?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当如何推动?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近日表示,应当发挥好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作用,助力养老服务智能化升级。
近年来,中国社会化养老服务持续发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安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巩富文表示,当前,居家养老是中国养老形式的主流。但从社会化看,子女照顾仍占大部分,政府实质性地支持社会化居家政策落实不够。从专业性看,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不足,安全问题突出。此外,社会资本投资的民办养老机构基本上处在负债阶段。
“目前呈现的是‘政策热、市场冷、企业难’的养老服务困境。”巩富文表示,养老牵动亿万家庭,关乎人民福祉,需加强顶层设计,系统筹划解决方案。
为此,巩富文建议,以机构社区化,社区连锁化、品牌化,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为基本思路,构建机构在社区开连锁门店,并提供上门居家服务;可以鼓励中高收入家庭的老年人选择营利性机构的高质量、增值性服务,进一步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享受公立机构或非营利性机构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失能程度为标准进行统一给付,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体系。
巩富文以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与某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安全守护系统“隐形护理员”为例说:“现代科技产品在适老化方面的应用,可以克服养老服务资源在城乡和区域之间的非均等化程度,极大节约人力成本,为老年人构建更加安全的生活环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