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基因”融入设计建造全过程

  本报记者 白波

  “如此体量庞大、意义重大的项目,施工中从工人发现问题到反馈至决策方,通常需要八九个环节,耗时两天左右。在‘PP-DSTC’应用体系下,整个过程扁平至三四个环节,最多仅需4个小时左右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中建八局雄安商务服务中心二标项目技术负责人赵趯说。

  今年是雄安新区设立五周年,也是新区“显雏形,展形象”的关键之年。在建设过程中,雄安绿色智慧建设已全面提速,BIM等先进技术在雄安新区得到大规模运用,“数字基因”已融入新区项目设计和建造过程中。

  建设进程实现人与物全面感知

  建筑面积72.52万平方米的雄安商务服务中心,是雄安新区第一个标志性城市综合体,也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北京企业先期入驻的职住一体化综合园区。目前,商务服务中心基本已全部竣工交付,非首都功能疏解企业正陆续入驻。

  “智慧”二字贯穿了项目建设进程的始终。赵趯对记者说,在智慧建造管理手段的帮助下,商务服务中心二标项目所有施工图的校核、翻样和深化设计在三个月内就得以完成。全部图纸摞在一起,足有760公斤重。“PP-DSTC”BIM实施应用体系专为商服项目搭建,它汇集了BIM、大数据分析处理、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使项目在建设进程中实现了人与物全面感知,各环节工作互联互通、信息协同共享。

  项目的数据收集涵盖了人、机器、材料、安全、质量等各个环节,实现了项目联动性管理。“如果数据显示某台塔吊的工作量低于其他塔吊,那就说明我们的区域部署存在问题,导致塔机工作量不饱满。这时我们就可以及时查找症结,作出调整。”赵趯举例说。

  雄安新区科创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一期工程5万多平方米的三栋建筑已于近期封顶。中心(一期)是雄安新区启动区科学园片区的标志性建筑,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科研机构。项目建成后,将引导北京科研机构创新平台有序向雄安布局,形成国家科研机构与区域创新协同发展新模式。

  承担新区推进协同创新任务的科创综合服务中心,在建设过程中的科技含量一点不低。项目的信息化展示中心内,中铁建设科创综合服务中心(一期)项目执行经理李阳正带领各班组组长,通过三维建模演示进行技术交底。利用中铁建设自主研发的数智建造应用,三维建模各道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样板都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包括墙柱梁板钢筋、主体结构样板、砌筑样板、屋面样板等十几种模板展示。点击之后,会出现三维立体的360度模型,每一道工序施工顺序的步骤分解一目了然。

  智能巡检机器狗成为得力助手

  雄安·金湖未来城项目位于雄安新区容东片区西南部的容东片区3号地块,与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商务服务中心相邻。项目建成后,将打造高端城市会客厅和金融产业园,助力容东片区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协调融合、绿色智能的综合性功能区。在中建二局雄安·金湖未来城项目四标上,外型精致、行动轻巧、反应灵敏的智能巡检机器狗成为项目工地上的“群宠”。

  项目四标段南区项目总工郑兴东介绍,智能巡检机器狗具备较强的运动能力和视觉能力,能代替人力进入施工现场的大部分区域,特别是一些密闭空间等危险或不便进入的区域,都是它大显身手的地方。

  “作为一项高度智能化的产品,智能巡检机器狗还支持二次开发,可集成多个模块。”郑兴东举例说,在集成不安全行为识别模块后,智能巡检机器狗就会变身为安全巡检机器狗。这名“小小安全员”在工地特定区域进行安全监管,对不戴安全帽、未穿反光衣等不安全行为提出预警,发挥了“大能量”。